武磊登陆西甲的商业价值早在上个赛季便已经展露无遗,基于此,许多五大联赛球队也纷纷希望以引进中国球员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近日,拜仁慕尼黑高层鲁梅尼格在参加合作品牌的新闻发布会时也谈及中国市场,他表示:“曾希望引进中国球员,但没找到够水准的球员。”

诚如鲁梅尼格所言,中国足球市场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回溯过往中国球员的留洋经历,要么高开低走“伤仲永”,要么坐穿板凳沦为商业“工具人”。如果只考虑竞技价值,五大联赛豪门球队对于中国球员来讲依然遥不可及。武磊效力西甲保级队西班牙人表现固然可圈可点,可反观韩国一哥孙兴慜在英超劲旅热刺担纲锋线大腿甚至闪耀欧冠,球迷难免对中国青训提出质疑:武磊已经是中国足球的上限了吗?

目前,因疫情推迟了半年之久的中超联赛终于开战。近年来,中国足球联赛看起来热闹,而青训始终是满目疮痍。非球迷群体总会无意识地偷换概念,所以才有了“十四亿人里没有一个会踢球的”这种说法,但我们都清楚这是足球人口的锅。追根溯源,中国虽然人口基数大,但足球人口比例却搬不上台面。足球人口稀缺除了兴趣不足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职业足球的恶劣环境。中超豪门的薪资待遇虽然令人艳羡,但联赛内部也不乏各种欠薪甚至破产的丑闻,家长们看不到在中国踢球的光明前景,自然不愿意送孩子走上这条道路。

在更现实的层面来看,把一个热爱足球的孩子从业余送上职业道路需要花费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从购买装备到找教练、打通门路,家底不厚连青训营都进不去,遑论出人头地。在通往职业的道路上,足球少年们不是一步一个坎儿,而是一步一个钱眼儿。当工薪阶层的家庭实在不能砸锅卖铁自断双臂去帮孩子追逐一个看不清未来的未来时,他们唯有选择半途而废。对这些孩子来说,安安稳稳当个体育教师就是最好的归宿了。他们会在看国足比赛时一边骂娘一边怨娘,幻想着如果当初家里多个百八十万,现在自己指不定比武磊还风光。

退一万步来说,纵使我们能够提高足球人口,又会遇到另一道屏障,那就是中国式教育。而青训即是教育的一部分,这点毋庸置疑。至少目前看来,中国依然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思路,体育只是孩子功课不济时的一个备胎。尽管近年来足球已经走进校园,但中小学的足球教育依然流于形式,而受困于场地问题,有条件的学校也只能勉强支持学生们开展五人制足球。放眼各大足校,中国各年龄段青少年球员的年均比赛场次也相对较少,小球员缺乏在高水平竞赛中出场锻炼的机会,这同样是中国青训的短板之一。

青训二字,可以轻似羽翼,也可以重如千斤。对于足球弱国而言,青训,有时就像在墓园里寻找生机。在国足糟糕成绩的刺激下,归化工作于去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众所周知,归化只是短期内迅速提高成绩的一种手段,唯有青训才是保证中国足球良性发展的长久之计。归化与青训也互不矛盾,前者可以尽可能地高效进行,而后者却是一个细火慢熬的大工程。中国足球只有踏踏实实潜心经营,将来才有可能收获自己的青训成果。

 

文:江暖